4月11日,白马校区联合南京林业大学青钱柳林木种质资源库,在溧水区白马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钱柳科普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以"科普珍贵树种,播撒生态理念"为主线,通过沉浸式自然科普教育,向青少年普及青钱柳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内涵,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提高青少年科学精神和自然资源科学素质。
探秘"林中瑰宝":从知识到实践的科学之旅
活动伊始,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系尚旭岚通过科普讲座与实物标本,向学生们揭秘这一珍贵多用途树种的独特之处。从青钱柳的植物学史、生长习性以及其形似铜钱的果实特征,到其叶片降血糖、抗氧化等药用价值,再到它在森林碳汇中的生态功能,生动的讲解让同学们惊叹连连。
在"播种未来"实践课环节,学生们化身"小小科学家",近距离观察青钱柳种子的结构,讲解前期"浸种"探究其萌发特性;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,40余名学生亲手完成基质调配、装填基质、芽苗移栽等全流程操作,每人在育苗袋上写下专属编号,这些幼苗长大后将移栽至白马校区试验林,成为连接青少年与生态保护的"绿色纽带"。
育树亦育人: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实践
"让珍稀树种走出实验室,让生态理念扎根心灵",南京林业大学青钱柳林木种质资源库团队成员尚旭岚表示,此次科普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边界,通过"科普讲解+科学探究+劳动实践"的立体化模式,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。白马中学张忠喜校长表示:"学生们在培育树苗的过程中,不仅掌握了科学方法,更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力量,这是趣味科普与生动思政课的有机融合。"
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,教师是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主体。本次活动通过高校资源下沉、中小学实践场域拓展,构建了"知识传递—价值引领—行动转化"的育人闭环。未来,南京林业大学青钱柳种质资源库将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,让更多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、传播者,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的"中国答卷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