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6日,南京秋意正浓,溧水区白马镇的千亩稻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。在这片充满丰收喜悦的土地上,由中共溧水区委宣传部、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等单位主办的"稻梦空间·音悦白马——大学生农事体验课外实践活动"热烈上演。白马校区近200名学生从"象牙塔"走向"希望田野",在真实的劳作与自然交融中,上了一堂深刻的"耕读"实践课。

一、从课堂到稻田:"知行合一"的绿色课堂
下午两点,以天地为幕、稻浪为席的"稻梦课堂"正式开讲。当地农技人员手持稻穗,细致讲解"水稻的一生"。对于大学生而言,这不仅是农事科普,更是专业知识的生动映照。"课本里学到的植物生理学、生态学知识,在这株稻穗上得到了最直观的印证,"一位生态学专业的同学边观察边感慨,"理解作物生长,就是理解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,这与我们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逻辑一脉相承。"
在随后的"穗满归仓"环节,同学们展现了不畏艰苦的实干精神。分组割稻比赛中,他们戴上草帽,手持镰刀,弯腰俯身,动作从生疏到熟练。汗水滴入泥土,也浇灌出对"粒粒皆辛苦"最真切的认知。从山坡种树到田间收稻,同学们以行动诠释了"诚朴雄伟,树木树人"的校训精神。
二、以自然为布:专业才华绘就田野"绿色美学"
实践环节之后,创意工坊成为南林学子发挥才思的舞台。在"稻田守护者"DIY区,学生们利用旧麻袋、碎布条等环保材料,为稻草人设计出或充满自然野趣或蕴含现代艺术气息的独特造型。旁边的草帽DIY区同样精彩纷呈,水彩笔下不仅绘有稻浪滚滚,更出现了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的水杉林荫道、樱花大道等校园景致。一顶顶草帽,成了承载青春记忆与绿色梦想的移动画廊,展现了南林人将"绿色美学"融入乡村景观的无限创意。
三、山水乐音:田野间奏响"生态和弦"
当"音悦白马"乐队的民谣在稻田上空响起,《风吹麦浪》的旋律与眼前的金色海洋共鸣。不远处的"稻香好市"与后备厢市集汇聚了本地特色产品,师生们在此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。这场集视觉、听觉与味觉于一体的田园派对,不仅是"农文旅"融合的生动写照,更让同学们体会到课堂知识在广阔天地中的用武之地。"从校内到校外,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从课堂到田野的无缝衔接,"参与活动同学表示,"这让我们对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同感。"

此次"稻梦"之约,是将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连接的积极探索,它将农耕体验、艺术创作、生态理念传播融为一体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未来,校区将进一步创新劳动教育模式,依托属地资源,深化劳动教育与专业特色相融合,将"行走的课堂"从白马稻田延伸到更多乡村和社区,使"接地气"的实践课成为必修课,让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。